南通港口集团通州港务公司打造铜精矿品牌纪实

发布日期:2005-12-03

 20载春秋。7300个日日夜夜。通州港务公司职工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卓越追求,精心培育和打造装卸铜精矿品牌,使之成为南通港蜚声中外的第一品牌货源,20年累计中转总量达到595.52万吨,损耗几乎为零,为港口增加收入1.2亿元,海关税收和创汇逐年递增,创造了丰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年的风雨历程,他们打造品牌的每一步都迈得这样坚实——— 以诚心感动上帝,让货主放心   铜精矿,黑褐色、细粉状,含有金、铂、银等稀有贵金属的炼铜原料。国内稀有,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其价格也日趋上扬,每吨近千美金,真可谓一克铜矿贵如一克黄金……   1984年6月,安徽铜陵和湖北大冶两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把一直由水陆联运的进口铜精矿运输改由海轮进江过驳中转。当时,长江的各港口都在竞争这一货源。能否争取到铜精矿货源,对南通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时任南通港作业区分管生产经营的副主任姜玉忠用发展的眼光敏锐地意识到:长江全线众多的冶金、制铜企业,要装卸进口铜精矿,必然要通过港口实施中转过驳作业,而位居南北之汇、江海之喉的南通港占据长江锚地中转速度快、成本低,装卸效率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好锚地的最大优势和潜能,不但能争取和稳固铜精矿货源,而且在通州港务公司缺少基础货源的情况下,可以把铜精矿培育成为南通港的成长性支柱货源。   先人一步,就能争取主动,快人一步,就能赢得商机。在港务局领导的支持下,姜玉忠副主任以一贯雷厉风行的作风说干就干,带着商务、调度的同志一次次到安徽铜陵和湖北大冶,反反复复介绍南通港的优势和长处,对装卸效率、质量、货损做出承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诚心打动下,“上帝”终于感动了,同意把首条由海进江的铜精矿过驳作业放在南通港。 以恒心打造品牌,让货主安心   装卸铜精矿是一个全新的货种。仅从当时有限的数据资料得知:铜精矿主要从巴西、秘鲁、智利等国家进口,国外装船时为了防止损耗,一般都喷水再压实,卸货港的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做好第一条船,当时的港务局调度、商务以及通州港务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进行严密的安排和部署。没有现成的配套工艺,姜玉忠同志一方面带着工艺技术人员研究和攻克破解表层硬壳的方法;另一方面,借鉴兄弟公司的接卸经验,根据船型和船吊负荷的实际情况,研制适合卸载铜精矿的专用抓斗。他们从家里扫灰进畚箕中得到启示,制作了大型的铁畚箕,把推扒机、装载机当作扫把,扫矿进斗。首次尝试获得了成功,他们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又陆续研制了八角斗装卸工艺和“单索多瓣抓斗”。特别是自行研制的“单索多瓣抓斗”,解决了大型船舶吊机与抓斗不配套的矛盾,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第一船11578吨铜精矿顺利卸完。货主看到工人们按规范要求精心操作,并一丝不苟地把残留和散漏的铜精矿用扫帚和拖把全部回收,确保“颗粒归仓”,非常满意。他们就决定把南通港作为接卸铜精矿的定点港。   通州港务公司创铜精矿装卸品牌之战从此打响。   由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接卸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由开始时的一天几百吨,一下子提升到了2000吨以上,现在随着抓斗系列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接卸效率一般在4000吨以上,最高已达到6000吨。装卸效率提高了,但在作业中如何有效地防止货损,却是遇到的新难题。因为对货主来说,货损损失的就是钞票,流失的就是金钱。现场管理中通州港务公司注重抓好单船指导员和理货员两个“头”、由他们保证工艺的准确性和技术完整性,杜绝人为隐患;把好工属具质量、性能关和货运接运驳船扫舱质量关两个“关”,注意七个“点”:一是作业过程中张挂过档布防止漏损;二是抓斗低开口防止扬损;三是及时将洒落在甲板上的货物清扫归舱防止洒损;四是保持平衡装载防止溢损;五是风大时暂停作业防止风损;六是装载完毕即洒水封顶防止物损;七是海轮作业完毕清扫舱底和机械、工属具,防止遗损。一道道关卡把货损货差压缩到了最低程度。   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每年都要从国外购进几十万吨铜精矿,为降低中转运输环节的损耗,便以5‰的损耗率向北京市保险公司投保。1987年3月份,北京市保险公司派员赴南通港,对“希望”号和“米查勒斯”轮的卸载质量进行跟踪考察。以国外装船数和货物进厂衡重数比较,最后测定损耗率分别为3.6‰和3.19‰。为了感谢南通港的优质装卸,北京市保险公司不但汇来5000元奖金,而且还派人专程登门道谢。他们说:北京市保险公司承保货物几十种,惟独铜精矿没有货损赔偿。南通港值得信赖!全国众多媒体分别以“南通港工人惜矿如金”、“北京送来的‘红纸包’”等标题宣传了南通港铜精矿装卸创品牌的情况。   通州港务公司的优质服务不但得到了国内企业的赞许,也得到了国外航运业的肯定和认同。2005年9月,南通电视台记者登上来自南美洲的巴拿马“天空”轮采访,外籍大副竖起大拇指说:他到过世界各国的许多港口,船方对南通港的服务非常满意,生产组织管理非常好,司机的操作技术非常高。是的,通州港务公司在打造铜精矿品牌的同时,还铸造了一支叫得响的品牌装卸队———散货一队,该队以文明优质的服务连续多年被评为港务局和集团双文明先进集体、五好党支部,成为装卸作业铜精矿的王牌队。 以爱心呵护品牌,让货主舒心   铜精矿品牌的培育,倾注了港务局领导、集团公司领导和通州港务公司领导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集团商务、调度等部门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海关、海事、国检、边防、外运、外代等部门通力合作,为船舶进出和装卸作业提供了绿色通道和最佳的口岸环境。正因为方方面面整体联动、同心协力,品牌打造所迈出的每一步才如此稳健而坚实。   品牌是信誉,是承诺,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和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体现。作为南通市首批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通州港务公司时刻把诚信经营和维护货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货主想到的,他们早想到、也早做到了,货主没想到的,他们也早考虑、早想到了,难怪货主说,把铜精矿放在南通港中转,他们既放心,也舒心。   打造装卸品牌是一个严谨、认真、科学的系统工程,更是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内涵的体现。装载铜精矿的海轮船型大小都不同,为了把每一条船舶都像作业第一条船那样做到精益求精,通州港务公司在商务、调度、理货、装卸作业队等部门推出了大船小船一样做、好做难做一样做、中外货船一样做、来人来电一样做、利大利小一样做、新老货主一样做的“六个一样做”服务承诺。春去秋来,日月交替,在一个又一个寒冬、一个又一个酷暑的轮回中,南通港作业铜精矿的工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唯独没有改变的是“六个一样做”的服务承诺和惜矿如金的精神。   为了不断提高铜精矿品牌的含“金”量,公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就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建立了“降低铜精矿中转损耗率”QC小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每个循环结束后,都要及时总结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循环做好准备。按照部颁标准测定考核,这个成果每年可为货主减少十几万美元的损耗。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杨军这样说:南通港通州港务公司是一个非常可靠,合作非常愉快的港口。铜精矿很贵重,计重吨位是以到铜陵的计数单位为基准,作业中的货损由卖方承担,南通港牢牢把握装卸作业全程的各个环节,将损耗降低到了最低程度,维护了卖方的利益,不但得到了冶炼企业的认可,也得到了国外贸易伙伴的认可。   品牌效应给货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为港口赢得了市场竞争的先机。1996年,安徽铜陵有色金属公司与日本合资成立了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当时,日本客商组成商业调查组到长江下游几个港口秘密考察,每个港口的生产作业情况都摄制了大量的录像资料带回国研究。经过他们反复比较,认为南通港的工艺技术、生产管理及员工服务都堪称一流,最终将每年40多万吨进口铜精矿的中转“订单”下到南通港。中日合资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商务部部长程凡在谈到同通州公司的协作时,感慨万千,他说:97年开始金隆铜业开始在南通港装卸作业第一条铜精矿,8年来,选择南通港作为主要的中转港口,通州港务公司是一个放心的合作伙伴。南通港装卸中转铜精矿已成为一个知名的国际品牌,在国外同客户谈到铜精矿在南通港的中转,外方无可挑剔,什么问题都没有,在全国的所有港口中,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   在诚信协作、互惠双赢中,通州港务公司同货主建立了稳固、持久的伙伴关系。2004年,铜陵金诚专门装卸作业铜精矿的码头建成投产时,作为港口集团的参股企业,通州港务公司还专门安排了一名高层主管参与对方的经营管理,从而把港企携手诚信合作推上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新平台。    20年如一日不懈的努力奋斗、拼搏追求,铜精矿品牌这棵长青之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以真心服务货主、以诚心服务企业是通州港人打造铜精矿品牌理念的升华。铜精矿品牌成为港企双方做强做大实现共赢的桥梁。随着一条条铜精矿海轮由海入江,南通港成为装卸作业铜精矿的集散基地,也成为连结长江上游冶金企业同世界各国合作、交流物流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枢纽。